单忠艳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甲状腺学组组长
《中华糖尿病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编委。
单忠艳教授回顾新版《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的“台前幕后”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编者按:2018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年会(CSE)上新版《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草稿发布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经过进一步的修订后,新版指南将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隆重发布。
针对指南制定的“台前幕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及代谢网共同采访了指南制定的主要专家之一——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甲状腺学组组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单忠艳教授。
刘建民教授:非常高兴您能够接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和代谢网的采访。能否请您给我们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下新版指南制定的背景?
单忠艳教授:新版指南可以说是2012版《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更新,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两大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首部《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指南是依据201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管理指南》来制定的,当时国内还没有太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领域的研究,所以好多证据以及推荐都是参考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所制定的。
在201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修订了2011版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诊治指南,新的指南中有很多的变化,比如说妊娠期甲减诊断标准的问题,还有妊娠期甲亢药物选择等等。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专家在一起共同讨论并决定修订我们中国的指南。
之所以要修订指南,一是因为国际有很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内更多证据的出现。我们查阅了从2005~2018年,在中国核心杂志和国外SCI期刊发表的关于中国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领域的文章,发现有150多篇高质量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证据。
刘建民教授:指南的修订经过了怎样的讨论,整个的过程耗时多长时间呢?
单忠艳教授:制定指南很难,修订指南也是一件很耗时间的事情。决定这次指南修订是在2017年4月,当时确定了之后,我们组织了一个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指定我作为主要的指南修订专家。在指南修订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对比了旧版指南和201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之间的区别,然后起草了一个草稿。期间经过3~4轮长达一年的内分泌学和围产医学专家共同审阅和修订,以及2次面对面的专家审阅,这个过程还是蛮艰辛的。
刘建民教授:在新版指南当中有哪些最主要的内容?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单忠艳教授:新版指南较2012版指南有很多更新,首先是我们从原先的11个章节增加到现在的12个章节,我们增加了不孕和辅助生殖与甲状腺疾病这个章节;我们的推荐增加了10个,问题增加了12个;另外就是我们的参考文献,由原先130多篇增加到了190余篇,特别是我们增加了30篇中国的研究文献。
具体来说,对于妊娠期甲减的诊断,旧版指南和美国甲状腺学会的指南中,都把妊娠期甲减诊断的TSH切点值定在了2.5 mIU/L。但是现在切点值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摒弃了2.5 mIU/L这个切点值,推荐在妊娠早期诊断甲减,TSH的上限切点值使用妊娠特异性参考值的上限,如果得不到妊娠期特异性的参考范围上限的话,可以采用4.0 mIU/L做一个切点值,或者是用普通人群TSH上限的切点值下降22%得到的数值作为切点值。
刘建民教授:这对临床医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单忠艳教授:这确实是很大的,最准确的诊断切点值应该是采用妊娠期特异性的参考范围上限,但是好多医院是没有妊娠期特异参考范围切点值的。为了方便大家在临床使用,美国更新的指南中推荐妊娠期TSH的上限采用4.0 mIU/L。当时我们也在想,这个值适不适合中国妊娠妇女呢?我们看到美国指南之所以推荐4.0 mIU/L这一个切点值,是因为美国普通人群TSH上限是4.5 mIU/L左右,妊娠期TSH上限会在这基础上下降0.5-1.0 mIU/L,得到切点值就是4.0 mIU/L,所以把这个值作为妊娠特异性的TSH上限切点值。
我们查阅大量文献后做了一个荟萃分析,非常巧的是,我们发现普通人群TSH上限的切点值下降22%得到的数值和4.0 mIU/L这个数值非常接近,所以新版指南就推荐了4.0 mIU/L作为切点值。虽然两部指南的推荐切点值都是4.0 mIU/L,但是形成这个共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普通人群TSH上限的切点值减去0.5。当然如果有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最好是使用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更加准确。
刘建民教授:您觉得新版指南对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什么积极意义?在制定指南的过程当中,你们发现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希望今后在我们中国做哪一些临床研究来解决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单忠艳教授:2012年中国首部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公布之后,对我们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之所以要制定指南,主要是因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太高。根据我们国内的调查,如果我们把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这些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汇总在一起的话,患病率差不多有7%~8%,如果再加上抗体阳性的疾病,差不多就有15%~20%,患病率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无论是甲状腺功能异常,还是抗体阳性,对妊娠并发症、胎儿发育,甚至是后代的智力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我觉得就目前来说,虽然我们有指南的指引,但是我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上还不是很规范,所以还必须强化我们对指南的推广,学习指南、应用指南来提高我们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诊断。随着我们在这个领域研究的增多,我们也会适时地再修订指南。
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对于妊娠期甲亢治疗,我们应该什么时候起始抗甲药物?在美国的指南中已经修订了推荐用药以及推荐药物使用的起始时间。但是像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可以说是空白的。
再比如说妊娠期妇女碘营养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尿碘浓度来评估妊娠妇女的碘营养,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单纯用碘浓度来评估的话,可能会受到妊娠妇女尿量影响。我们当时建议用尿肌酐矫正尿碘浓度,但是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在这个领域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真的希望无论是内分泌科医生还是围产科医生,能够重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开展更多相关的研究,为我们将来修订指南提供属于我们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
甲状腺疾病
单忠艳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甲状腺学组组长
《中华糖尿病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