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中的""按钮进行分享

Diabetes Care|中国最新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新型血脂预测因子

代谢网  · 2019/09/23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导语:近日,国家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Diabetes Ca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覆盖率靶向脂质组学揭示了中国血糖正常的成人2型糖尿病(T2DM)发病前的新血脂预测因子和脂质通路失调”的研究论文,评估了糖耐量正常个体T2DM发病前脂质协同调节的变化,并确定中国血糖正常成人T2DM发病前的新型血脂预测因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洁莉医生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客座研究人员Lam Sin Man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主任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税光厚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官网


脂质组学与2型糖尿病

       201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的中国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对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新的途径失调预测的鉴定是一个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糖代谢紊乱一直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首要病理变化,而脂代谢异常为继发改变,居次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脂代谢异常在T2DM发病中的重要性。


       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独立子领域,是对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进而揭示脂质代谢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脂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产物的变化,还能够为包括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脂质代谢失调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关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血脂中脂质组分的细小变化与糖尿病、前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病发密切相关,因此血脂组学研究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判断依据。


        然而,大多数已有的关于糖尿病血液(血清/血浆)的脂质组学研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覆盖率,无法呈现脂质代谢通路紊乱;而最近的脂质组学研究中,仅使用一种内标就定量207种血浆脂质,这可能会显着地损害脂质组定量准确性。考虑到人类血清脂质组的巨大复杂性,有限的脂质组学覆盖可能阻碍对T2DM发病基础上的细微脂质通路扰动的公正评估。


       本文章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高覆盖率的靶向脂质组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构建在高效液相色谱和多重反应监测(HPLC-MRM)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了对内源性脂质代谢稳态至关重要的基本脂类的精确定量和广泛覆盖。


精确定量667种血脂成分,筛选出6种血脂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采用嵌套病例对照设计,广泛研究了两组中国前瞻性人群(NGR群体)血清脂质变化,以确定新的标志物和途径,并可能提高临床危险因素以外的T2DM发病率预测。



研究设计


       在剔除未满足信噪比(S / N <3)的质谱峰后,在发现队列研究(n = 200)的血清脂质组中鉴定并定量了来自24大类总共667种脂质(筛选自超过800种脂质的靶向库中)。统计分析显示有122种候选类脂可以将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分离开来。基于发现队列的结果,采用包含250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脂质子库的简化方法来分析验证队列的血清脂质组。


        研究人员从发现队列中随机抽取87名IGR群体和87名NGR群体,进行了为期4.4年的随访,初步研究了脂质与IGR发展的关系。发现38种已识别的脂类中有26种与IGR风险有显著相关性(P<0.05)。38种脂质中有6种达到了标称显著性(P<0.05),包括LPI16:1、PC34:3、PE38:4p (18:0p/20:4)、TAG50:2(16:2)、TAG51:0(17:0)、TAG54:7(22:6)。当将这6种脂质添加到已建立的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中时,可显著提高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差异相关网络显示,甚至在糖尿病发病之前,类内(即non-PUFA TAGs和PUFA-TAGs)以及类间(即TAGs和PUFA- PEps)的脂质协同调控差异就已经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利用高覆盖率的靶向LC-MRM脂质组学方法,研究者在一个发现队列中提出了T2DM的血清脂质预测因子,并将这些发现复制到正常血糖中国成年人的前瞻性队列中;发现这些脂质大大改善了T2DM预测的常规临床危险因素。


       当然,研究者认为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随访时间只有4年,研究人群饮食情况不清,研究人群全是中国人等,但这不影响本研究在脂质谱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关系取得的重大意义。



2型糖尿病 血脂预测因子

文章来源:代谢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代谢网”,版权均归代谢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代谢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