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abetes Care|中国最新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新型血脂预测因子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导语:近日,国家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Diabetes Ca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覆盖率靶向脂质组学揭示了中国血糖正常的成人2型糖尿病(T2DM)发病前的新血脂预测因子和脂质通路失调”的研究论文,评估了糖耐量正常个体T2DM发病前脂质协同调节的变化,并确定中国血糖正常成人T2DM发病前的新型血脂预测因子。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官网
脂质组学与2型糖尿病
201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的中国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对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新的途径失调预测的鉴定是一个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糖代谢紊乱一直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首要病理变化,而脂代谢异常为继发改变,居次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脂代谢异常在T2DM发病中的重要性。
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独立子领域,是对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进而揭示脂质代谢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脂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产物的变化,还能够为包括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脂质代谢失调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关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血脂中脂质组分的细小变化与糖尿病、前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病发密切相关,因此血脂组学研究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判断依据。
然而,大多数已有的关于糖尿病血液(血清/血浆)的脂质组学研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覆盖率,无法呈现脂质代谢通路紊乱;而最近的脂质组学研究中,仅使用一种内标就定量207种血浆脂质,这可能会显着地损害脂质组定量准确性。考虑到人类血清脂质组的巨大复杂性,有限的脂质组学覆盖可能阻碍对T2DM发病基础上的细微脂质通路扰动的公正评估。
本文章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高覆盖率的靶向脂质组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构建在高效液相色谱和多重反应监测(HPLC-MRM)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了对内源性脂质代谢稳态至关重要的基本脂类的精确定量和广泛覆盖。
精确定量667种血脂成分,筛选出6种血脂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采用嵌套病例对照设计,广泛研究了两组中国前瞻性人群(NGR群体)血清脂质变化,以确定新的标志物和途径,并可能提高临床危险因素以外的T2DM发病率预测。

2型糖尿病 血脂预测因子